1.“百城百园”:利用国家创新型城市(县市)、国家高新区等载体的创新资源、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广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应用,支撑地方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2.“一图、两会、六专班”:重大项目作战图;项目审批手续协调会,项目存在问题解决会;成立立项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入统入库6个专班。
3.“黑天鹅”“灰犀牛”: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4.“十”“四”“五”发展思路:“十大园区”,即: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医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快大人参产业园区、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区、商贸服务业园区、绿色特优食品产业园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园区、康养文旅综合产业园区。“四个跨入”,即:跨入双百亿新时代、数字智能新时代、农业现代化新时代、高质量均衡发展新时代。“五个突破”,即: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城乡融合、营商环境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5.“1234”现代产业体系:“1”,即:全力做强医药这一支柱产业;“2”,即:全力做优食品和矿产两大主导产业;“3”,即:着力提升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和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4”,即:加快发展康养旅游、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和现代信息四大新兴产业。
6.“千百十亿”:指股票市值过千亿、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上缴税金过十亿。
7.乡村振兴“156”行动:“1”,即:争做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面旗帜。“5”,即:统筹推进“绿色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民持续增收”示范。“6”,即: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治理”振兴。
8.“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和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9.“秸秆变肉”:吉林省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通过提高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发展肉牛等草食畜牧业,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秸秆禁烧保护环境、黑土地保护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九有六无”:九有,即:有特色产业、有村集体收入项目、有顺畅排水、有垃圾处理设施、有清洁环境、有整洁院落、有干净居室、有绿化美化亮化。六无,即:无卫生乱象、无路面破损、无不安全住房、无私搭乱建、无不良习俗、无规模性致贫返贫现象。
11.“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