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通化市委组织部联合市财政、农经、审计、乡村振兴等部门深入通化县所有乡镇选择代表性村组进行调研,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脉问诊”,并将依症“开方下药”。
一、查家底,查看村级集体经济收、支及积累情况。
每到一个乡镇,调研组有针对性对乡镇农经站所管理的全镇各村2018年至现在村级集体收入情况、支出情况和集体经济积累、负债情况进行查阅帐目、复印相关票据掌握各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调研组尤其重视各村集体资源、资产的经营、发包、租赁和出售的民主决策程序情况,是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全面客观的掌握相关村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摸清家底基数。同时,调研组还通过乡镇财政所对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扶贫资金的使用、支出,项目的经营及收益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诊查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症结。
二、问产业,了解村级集体产业发展情况。
市委调研组实地踏查小组到每个乡镇按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实施情况分别选取好、中、差三个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采取座谈交流的方式,重点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成员进行座谈,全面了解集体经济、村集体产业项目、扶贫产业项目的经营、实施和收益情况,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踏查小组还深入到扶贫和集体产业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经营情况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达到现场查看、实地问询、当场核实。
三、开处方,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症结制定方略。
市委调研组通过查阅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帐目,全面掌握集体经济数据,现场踏查集体产业、扶贫产业经营状况和贫困户脱贫情况,当场征求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意见、建议,调研组将对所有接受调研村每村撰写一份调研报告。调研组组长市委组织部规划办主任宋昌泽表示:针对通化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题调研,调研组将认真客观的向市委全面汇报,对通化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存在问题、将来的发展方向、分类推进方略、金融扶持办法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方法策略。
近年来,通化县全面、全力、全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县152个行政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改变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成效显著,成绩斐然。但是,各村经过多年的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已经捉襟见肘,“缺血”问题严重,急需有效的“造血”方略,为村级集体经济“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