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安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任务,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善作善成、砥砺前行,先后4次在全县综合表彰中被评为先进乡镇,相继荣获了2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几年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3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151%,截至今年9月份,实现财政收入8928万元,预计年底可突破亿元大关。
坚持主业攻坚,突出提质增效,经济实现稳健发展。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矿产市场逐渐回暖,四方山铁矿、大安灰石总厂、威龙矿业等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落实威龙矿业井巷工程建设项目、通化县聚金钙业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活性石灰建设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11个,引进资金14,458万元。项目建设提质显效。天力建材扩建改造、东大纸业技术改造、永发矿业扩能改造、大安灰石总厂全自动节能环保立式石灰窑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均已投产达效;汇源矿业回转窑和威龙矿业四方山高丽沟铁矿建设项目被列为省“三早”项目;着力推进四方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目前已经获批省级森林公园;投资100万元新上供热脱硫塔;沈白高速铁路(大安段)项目如期开工。截止到目前,全镇现有个体工商业户501户,工业企业31户,规上企业7户。项目谋划抢先抓早。共谋划大安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项目、海汇龙洲钾长石综合利用项目等“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24个,总投资近百亿元;中石油天然气门阀站、大安加气站、鑫顺市政路桥沥青搅拌站、鸿运采石场、德源松花石矿等6个意向性项目实现稳步推进。
坚持难点攻坚,突出多措并举,重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筑牢“重大风险”防火墙。新冠疫情科学防控,制定出“三个同等对待”“四防底线”“五个升级管控”“六包一”等疫情排查管控创新举措。同时,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切实做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胜利”。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镇已完成第一针5333剂次接种,已完成目标人群接种的100%。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历经五年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30名镇村包保干部投身扶贫一线,6个帮扶单位、101名帮扶责任人倾情帮扶,凝聚起了攻城拔寨的强大合力。全镇167户26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7.41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0个,产业扶贫项目精准覆盖;“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落实到位;防贫机制长效构建,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施森林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山地人参全部下山,全部还林无反弹;全力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和秸秆禁烧,日常巡护常态长效,浑江(大安段)、水洞河、干沟河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明显;深入实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全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村部“煤转电”供暖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大棚房”“耕地非农非粮化”、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生态优势充分显现。
坚持基础攻坚,突出建管并重,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建乡镇水洗公厕2座,改造农厕1166户;打造美丽庭院240户、干净人家33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75户并通过验收,争取移民项目1个;全面启动实施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道路和沟渠65公里、庭院260个,拆除私搭乱建218处,栽植绿化树木2.6万棵、花苗60余万株,新建围墙4611延长米、边沟8000余延长米;顺利完成农村垃圾清运移交第三方“北为”运营工作。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投资4000余万元,新修柏油路36公里,新建维修龙门架6处,全镇主干线柏油路里程占比89.5%。全线贯通“兴光大道”,主动融入红色旅游核心区,接通高速路网,区位优势得到了显著提升。4.9公里“堤路结合”外环路实现贯通,有效缓解主路运输压力;投资502.4万元,实施了涉及5个村10个屯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处,受益人口近3000人;投资110万元,实施镇区供暖管网、供热锅炉环保改造和社会福利中心锅炉升级改造;全力承接投资近1000万元的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投资30万元实施了镇标翻新、居民楼综合改造等工程,镇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特色农业活力增强。发放特色产业补贴4.4万元,引导扶持特色产业种植近300亩;推广平欧杂交榛面积1100亩,林下参1200亩。发展农田栽参900亩,五味子350亩。完成无公害西瓜认证1项,推广黑木耳生产175万袋,猴头菇2.5万袋。
坚持品牌攻坚,突出打造亮点,特色小镇独树一帜。
围绕全县“历史生态文化路线、东北抗联红色记忆路线”两条精品路线建设,高标准谋划域内的精品路线和四个小镇建设。一是打造松花石小镇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皇家珎秘,国砚之乡”松花石小镇档次和文化内涵,投资105万元打造了大安松花奇石街,筹办参与了各类松花石文化旅游活动,打造了域外销售平台,有效推进吉林工艺美术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入驻的17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研发松花石旅游产品1000余件。二是打造红色小镇建设。作为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打造四方山抗联老营盘红色景区,现已接待各类研学团体1600余人次。投资229万元,铺设景区公路路基6.5公里、徒步绿道1.35公里、停车场900平方米,恢复老营盘木刻楞、地窨子等遗址5处,展陈实物200余件,发现规模不等遗址134处,收集各类文物200余件,现命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打造森林小镇建设。总投资1.25亿元实施四方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新建盘山公路49.5公里、水洗公厕3座、停车场4处、乡村主题民宿6户、民俗文化馆1个,改建景观桥2座,安装路灯36盏,完成服务区电网改造6.5公里,安装了导引系统,栽植了各种景观花卉。四是打造地质小镇建设。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安洞穴遗址,打造了大安洞穴遗址公园,投资400万元建设地质博物馆,投资717万元地热勘探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打造吉林省第四批“吉林印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水洞村博物馆1座。
坚持民生攻坚,突出共建共享,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逐步筑牢。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40万元。缓解城乡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救助99人次,发放救助金16.87万元。全面落实80岁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共发放津贴108万元;对符合国家计划生育奖特扶条件的约300人,兑现奖扶特服资金138万元,为89名下岗失业人员争取社保返半资金70.8万元,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9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医疗保险参保率88%。社会治理有效提升。全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一批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设立综治协管员56人,成功调处民间纠纷30多起;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62名镇村劝导员开展劝导200余次;对存在多年骑路经营的集市进行了整体搬迁;“七五普法”胜利收官,群众法治素养不断提升;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持续开展献礼国庆文化周系列活动;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新建镇中心幼儿园,以社会招标方式引入专业机构运营;完成卫生院异地改造配套项目;征兵、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均亮点频出,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