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县锚定粮食安全核心,深耕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后斩获“通化县人参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市、区)”“县域经济争先晋位优胜县(市)”等荣誉称号,用实干实绩书写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以“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为抓手,我县重点打造“通化人参”“通化蓝莓”“西江贡米”“通化鲜”“通化甜”五大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多元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县人参备案总面积达10.28万亩,鲜参产量5098吨,依托龙头企业和人参交易市场,预计2025年底实现人参全产业链总产值190.1亿元,同比增长27%。光华镇蓝莓产业领跑全国,建成8800亩有机蓝莓生产基地,创下“省内第一,全国领先”的佳绩。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0.8万亩,年加工量超13.5万吨;绿优水稻种植稳定在5万亩,绿色生产方式广泛普及。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1户,实现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4.6%,预计年底突破60亿元。
粮食安全是民生之本。“十四五”期间,我县严守耕地红线,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4.61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5万亩,排查“撂荒地”4117块,完成复耕38.9亩。如今,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83.21%,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2%。2025年实现农作物播种面积69.5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1.1万亩,粮食产量突破4.1亿斤,创历史新高。在畜禽养殖和质量安全方面,全县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0.65万头,全年生猪出栏8.8万头;每年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均超过660批次,2025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宜居宜业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我县全域推进“村村洁净、户户整洁”工程,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实现100%覆盖。农村厕所改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5年成功承办“吉林省农村厕所改造技术培训班”,其创新模式获全省认可。乡村颜值持续提升,石湖镇公益村获评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西江镇太平村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完成东来乡鹿圈子村和石湖老岭村2户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监测。推介多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通化县西江桃园佳境游”入选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2025年,沈白高铁的全线贯通,更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产业兴旺到粮食安全,从生态宜居到乡风文明,我县以实干笃行书写“三农”发展新篇。未来,我县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绘就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