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县聚焦“百亿级”文旅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性收入同比“双倍增”,文旅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十四五”期间,我县以文化惠民为根基,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二次评估,提升11个农村文化广场设施建设,切实打通文化惠民最后“1公里”;依托世界读书日、“换书大集”等系列活动,累计流通图书20万册次,扎实推进阅读推广服务;持续丰富“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建设,全力做好非遗项目申报、评定与宣传,有效带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我县锚定“百亿级”目标,推动文旅消费从“观光”向“体验”转型。打造大荒沟文旅小镇、“上湖上”民宿等新兴文旅项目,培育出国家级乡村旅游镇(村)、省级研学旅行基地、高等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优质文旅品牌,并推出“春季向杏福出发、夏季欢乐捉泥鳅、秋季观日出云海、冬季冰雪运动会”等特色活动,形成四季联动的文旅消费场景。
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更让冬日经济焕发新活力。各冰雪旅游企业年均提供季节性岗位70余个,让老百姓实现从“猫冬”到“忙冬”的转变;通过开通冰雪直通车、开展冰雪文旅活动、开发冰雪消费券等举措,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条,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协同发展,构建起产业协同并进、游客“快进漫游”的冰雪产品体系。
从文化惠民到产业升级,从四季特色到冰雪赋能,我县文旅产业正以强劲势头迈向新征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初桂杰:“十五五”时期,我局将围绕大局、聚焦重点,进一步优化公共场馆的管理机制,通过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活动项目、完善服务设施等措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创新开发热点化、流量化的文旅活动,推动非遗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展会,形成“有内涵、有温度、有活力、有创意”的文化氛围。同时,以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为目标,聚力实施产业升级、业态融合、品牌提升、供给提质、服务优化5项行动。进一步构建产业集群,塑造文旅IP,释放消费潜力。力争到2030年,将通化县打造成吉林省东南部辐射周边、联动节点的“南长白山旅游集散地”,文旅及涉旅产业总投入和综合性收入突破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