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办公自动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要闻

更新的城市“更”新的生活

作 者:李铭 来 源:通化日报 时 间: 2025-11-11

        城市更新,一头牵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如何焕新?通化县以“绣花”功夫精心焕新城市肌理,从“小切口”入手破题,稳步推动空间重塑与精细治理,提升城市“面子”,做实惠民“里子”,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

        在通化县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附近,100多亩马鞭草花海在微风中摇曳,居民们穿梭其中,或与花海同框,或漫步花间步道沉浸式赏景,惬意自在。7处景观藏匿于花海内,为居民拍照、休憩提供适宜场所,花海旁197个标准停车位免费开放,为民生幸福加码。

        “我家在附近住,这里建设成花海后,平时没事就喜欢来这里转转,看看这漂亮的花海,心情都格外舒畅。而且停车也特别方便,再也不用为找车位发愁了。”通化县居民王昕悦满脸笑意地说道。

        还绿于城、还路于民、还空间于民,通化县围挡整治盘活资源,让“一道墙”成为“一处景”,曾经闲置的荒地,成为居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今年6月份,我们将围挡拆除,种植马鞭草与八宝景天花卉,打造花海,提升城市颜值,丰富居民休闲空间,盛花期从9月可持续到10月中旬左右。”通化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希凯介绍说,“我们同步建设了197个停车位,为周边学校、居民出行停车提供便利条件,已于6月末投入使用。”

        以建促变,“绣”出城市“新容颜”。在通化县城区各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整齐排列,并配有车棚、监控系统、消防灭火箱等设施,为居民的电动自行车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充电场所。“以前电动车充电只能拉‘飞线’,安全隐患特别大,现在县里为我们安装了充电桩,拿出手机扫码或者刷卡就能充电,一次只需要1块钱左右,还有车棚等设施,再也不怕雨雪天充不了电了,特别便捷、安全。”通化县桂林山水二期居民张建华称赞连连。为解决群众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通化县住建局积极组织街道等相关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电动自行车入户、“飞线充电”等风险隐患得到有效解除,群众充电更加方便。“截至目前,我们在城区154个小区内建设了337个充电点位,每个充电点位设置10个充电口,可同时为1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与充电口比例超过10:7。”通化县住建局党组成员杨明举说。

        重塑城市“肌理”,变化不止于此。新建52座智慧候车室,改善群众候车环境,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多措并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切实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小区基础设施质量,居民居住舒适度显著提升;新建口袋公园、“微景观”4处,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攀升。

        从智慧候车室建设到老旧小区改造,从口袋公园建设到公共空间优化……通化县正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诠释着“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的深刻内涵。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