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街道各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应急救护能力,让队员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及时、科学地开展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伤害,9月10日,东安街道联合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进社区培训活动。
活动前期,社区志愿服务队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等方式,向队员们了解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训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多数队员仅具备基础的急救常识,对心肺复苏、AED除颤仪等专业技能了解甚少,且希望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活动中,红十字会急救讲师围绕“应急救护基本原则”展开讲解,重点普及心肺复苏(CPR)的适用场景、操作流程(判断意识、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以及外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基础急救知识。同时结合真实案例,强调“黄金急救4分钟”的重要性,纠正常见的急救误区(如盲目掐人中、随意移动骨折患者等)。
培训现场设置模拟实操区,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AED训练机、医用纱布、绷带、夹板等教具。在讲师的指导下,现场人员分组进行实操练习——从胸外按压的力度、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站位、按压部位,再到不同外伤场景下的包扎技巧(如头部包扎、肘部“8”字包扎),每个人都亲自动手操作,讲师则逐一纠正动作偏差,确保操作规范。
通过此次培训,50余名志愿者系统学习了心肺复苏、AED除颤仪等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从理论到实操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多数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和创伤包扎的基本方法,在模拟场景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开展急救操作,具备了在突发意外事故中进行初步应急救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