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常巷陌间,在社区楼宇旁,在乡间小路上,总有一抹温暖明亮的“志愿红”在跃动。他们或是耐心陪伴社区老人的子女,或是为困境儿童点亮心灯的守护者,或是调解邻里纠纷的贴心人——他们是通化县委社会工作部凝聚起的万千志愿服务力量。去年以来,该部门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专业力量为支撑,精心构筑志愿服务体系,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城乡每一寸土地,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传递城市温度的重要力量。
体系筑基:织密志愿服务“一张网”。建立《通化县志愿服务协调机制》,着力构建“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服务精准有效”的工作格局。一方面,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网络,整合各方资源,确保志愿服务有阵地、有队伍、有管理、有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孵化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其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岗”,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加入志愿行列。目前,全县乡村志愿服务队伍300余支,志愿者已突破3万人。
服务暖心:办好群众身边“微实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心设计项目,推动服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针对空巢、高龄、失能老人,组织志愿者提供定期探访、生活照料、智能设备使用指导等贴心服务;打造小城小事心理事儿家庭教育公益项目,依托微公益协会平台和博安心理教育资源,不定期开展线上课程分享等活动10余次,受益家长2000余人次。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安巡逻、消防安全宣传、邻里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他们是社区里的“和事佬”、“平安眼”,用耐心和智慧化解矛盾,守护一方和谐安宁。
榜样引领:激发向善向上“正能量”。在通化县的志愿服务舞台上,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有年逾古稀仍坚持义务巡逻的社区老党员,有利用业余时间连续多年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的年轻教师更有家境并不富裕、却长期匿名资助贫困学生的好心人,他们是我们身边最亮的星是通化县大地的志愿之光。利用主流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讲好志愿故事,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的暖流,正在通化县城乡大地奔涌不息。该部门将始终与广大志愿者们携手并肩,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更专业的服务,持续擦亮“通化县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红”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最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共同行动,汇聚点滴爱心,传递无限温暖,为建设更加和谐、文明、幸福的通化县贡献澎湃的志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