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众咨询
一、规划作用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是对行政辖区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城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为编制下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据。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重要途径;是全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主要手段,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实现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规划范围及层次
通化县行政辖区,包括吉林通化县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快大茂镇、二密镇、果松镇、石湖镇、大安镇、光华镇、兴林镇、英额布镇、三棵榆树镇、西江镇、富江乡、四棚乡、东来乡、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金斗乡15个乡镇,总面积为3724.25平方公里。
本规划层次分为县域及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县域:包括通化县下辖的15个乡镇。规划侧重全域统筹,以及对全域国土空间的格局优化和开发保护的战略部署。
中心城区:即县政府驻地快大茂镇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面积为1428.77公顷。规划侧重底线管控和功能布局细化,合理确定功能结构、用地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明确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和强度指引,对空间形态提出管控要求。
三、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四、城市性质
通化县是东北东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通化市都市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向南开放门户,全省医药健康名城、绿色生态名城,具有全国生态、文明、卫生、园林、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等多项荣誉的县级城市。
五、规划目标
至2025年,国土空间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保证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城镇空间功能与品质有所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初步优化城镇、农业农村、生态三大空间。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速,农牧发展稳定,耕地保量提质、生态环境与流域治理初显成效;城镇高品质发展逐步加快,重大能源及基础设施逐步落地。
至2035年,国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三区三线”管控体系基本稳定,生态文明体系构建进程加快,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农牧发展迅速,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等任务基本完成,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精致城市基本建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基本成熟,数据更新系统化明显。区域协同发展显著,承接通化市都市协作区外溢功能的城市地位全面显现。
展望至2050年,国土空间格局不断稳定,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完善成熟,生态脆弱问题有效解决,生态极重要区得到严格保护,城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土空间得到有效治理和保护,逐步实现全国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地区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全省高质量均衡发展先行区的城市职能,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美好家园城市发展目标。
六、构建“双核引领、双轴多极、一带四区、两屏五廊”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总体格局
七、构建“一带、一环、四区多点”的农业发展格局
八、构建“两屏保护、五廊连通”的生态保护格局
九、构建“双核引领、双轴拓展、多极带动”的城镇发展格局
十、构建“一水、环山、多园”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公众咨询意见反馈电话:0435-5232411
通化县自然资源局
2023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