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工 作 简 报
第 3 期
通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 2020年7月1日

【工作动态】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多管齐下推进创城工作走向深入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疫情防控工作与创城工作职责结合起来,强化措施,多管齐下,不断将创城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加强餐饮单位监管。疫情防控前期,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全县所有餐饮单位全部暂停营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制《通化县餐饮单位暂停营业通告》500余份,逐户发放。同时,行政执法大队餐饮监管科全体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双休日休息时间,并把工作时间调整为早8点至晚11点,对全县餐饮单位进行全天候、循环式检查督导。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好转,全县餐饮行业在严格遵守“六个必须”的情况下恢复营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又与全县餐饮行业签订《通化县餐饮单位复工复业承诺书》500余份,并对餐饮行业店内消毒情况、遵守严禁堂食情况进行全天候巡查监管。
二是加强药品药械监管。对疫情防控相关药品、医疗器械零售单位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进货渠道、购销记录、储运条件等内容,确保药品、药械购销渠道合法,药品销售、使用去向可追溯;重点检查药品销售经营单位对购买“四类”药品(退热药、感冒药、抗病毒药、抗菌药)人员登记备案情况;重点检查店内消毒和人员防护情况。2月12日,查处一起销售伪劣口罩案,依法没收违法经营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并处以12000元罚款。吉林市疫情出现以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对全县药店严格施行闭环管理,一律不得私自出售解热镇痛药,如有购买者必须持有定点医疗出具的3日内排除新冠肺炎相关诊断证明。
三是加强食品销售行业监管。督促食品销售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工作时间一律佩戴口罩、手套等;督促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食品经营单位设立测温记录台,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测温,如有发热人员必须登记备案,立即上报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张贴发放《食品销售环节疫情防控告诫书》1000余份。
四是严格价格监管。加强口罩、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重点商品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循环检查各类药店、超市、农贸市场、蔬菜店1000余户次,印制并发放《价格提醒告诫书》400余份,收到价格投诉举报32件,其中涉及口罩、消毒液、防护物资等价格投诉24件,涉及蔬菜、食品价格投诉8件,回复率100%,下发责令整改、责令退还多收价款2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50元。
五是加强包保小区出入人员管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抽调90余人对包保的地中海二期和药监局家属楼总计960余户的两个小区卡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对出入人员管控登记工作,得到了小区业主的理解和认可。
六是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全力开展“人人有码、码上行动”工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申请32人为中级扫码员,在全县辖区内分成19个组,对全县3000多户的餐饮、食品生产及流通、药品经营等行业分管片入户注册普通扫码员。截至目前,已注册普通扫码员1487人,“吉祥码”注册600多人,扫码量10万余人次,发放张贴宣传单1500多张。
七是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市场主体稳定。为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共渡难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从优化准入环境、强化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推行了登记注册全程“网上办、零见面”服务。市场主体可登录吉林省市场主e网通系统,在线办理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业务,实现全县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的“三零目标”。对于涉及生产经营防控物资和配套部件、原材料生产的行政审批,开辟绿色通道,派专人一对一协助企业办理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必要时,采取“告知承诺”等受理审批方式进行特事物办。较去年年末,全县个体工商户增加441户,企业增加131户,农民合作社增加2户,合计增加574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稿)
【简 讯】
近日,县公安局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共出动警力100余人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40余次,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特别是“普法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选拔了一批法律素养较高的民警担任学校法律副校长,在全县多所学校进行普法教育课。目前,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8次,为全县2000余名教师、学生讲解了法律法规知识。(县公安局供稿)
责任编辑:顾兴瑜 编审: 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