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办公自动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魅力通化县>生态文明>工作纪实

通化县“生态立县”引领绿色崛起

作 者:刘烨颖 来 源:通化县生态办 时 间: 2017-11-22

通化县创新实践“生态立县”战略,将植树造林、生态恢复与资源管护有机结合,引领绿色崛起,为绿色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绿化美化。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山上造林总面积13.9万亩,义务植树255.6万株,河流绿化补植1042公里,道路绿化补植2687公里。完成了310个村屯绿化美化,其中省级试点村屯70个,省级绿美示范村屯27个,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同时,加快“创森”步伐,县城每年投入绿化资金300余万元,打造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色模式,完善了生态功能,美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目前,“创森”工作有序进行,各项林业考核标准全部达标。大安镇水洞村、快大茂镇繁荣村、兴林镇曲柳川村和大荒沟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西江镇岔信村、快大茂镇赶马河村等7个村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通化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晋级申报工作通过国家审批,成为吉林通化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当地又争取了一个国家级重点生态项目。

推进恢复保护湿地和湿地公园建设。坚持“保护与恢复并重”的理念,他们把蝲蛄河流域退耕还湿作为全县重点生态工程来抓。2011年以来,共投入3000余万元,退耕还湿四千余亩亩。通过整治非法围垦,使湿地面积再增加近1500亩,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现在,通化县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一、二期工程建设现已全面完成,在湿地公园共营造榆树、柳树、杨树和杏树等树种的护岸林98.5万株,栽植芦苇27万株,坝前压柳9万根、1.5万延长米,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已全面展现出来。

加大生态和资源安全保护。集中对毁林种参进行专项整治,结合卫星定位和航拍,这个县集中力量调查清理非法毁林种参地块的位置、面积,指定人员进行死看死守。在对违法行为人处罚的同时,限期恢复植被。针对全县林区出现的其它涉林问题,森林公安部门认真开展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的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300余起,强有力地震慑和打击了涉林犯罪,保护了生态和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