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办公自动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魅力通化县>美丽乡村

兴林镇开发红色旅游打造特色乡镇

作 者:兴林镇 孙立明 来 源:通化县新农村办 时 间: 2016-12-29

  红色印记是这片沃土永不磨灭的光辉风向标。近年来,兴林镇党委政府以“打造红色生态旅游特色乡镇”为目标,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挖东北抗联历史的红色印记,加快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借船出海、借鸡生蛋,搭乘通化市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的大船,鼓励乡村能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加快编制旅游业开发总体规划,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推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游、红色游、文化游,创建文化旅游品牌,使红色旅游成为兴林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学规划是这块宝地振兴经济的高精准定位。兴林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高站位、高起点,积极谋划红色旅游产业。聘请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院制定《兴林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以“弘扬抗联精神、乐享湿地田园”为主题,打造“一核两带”旅游布局(一核即滨水休闲文化核,两带即道东为文化展示带、道西为生态休闲带),高标准定位兴林镇红色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目标,力争将兴林镇红色生态旅游路线打造成为东北抗联红色旅游圣地,成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东北抗联路线重要支点。投资1200万元建设河里抗日根据地展馆,投资210万元建设抗联文化活动园、翻修白家堡子惨案纪念地。目前,兴林镇已成为通化市、县各级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广泛宣传是这条战线弘扬抗联精神的不竭动力。建立“志愿者团队+作家团队+专家团队”的多层次宣传队伍,从不同层面扩大兴林镇红色生态旅游产业的知名度。镇党委围绕红色旅游项目,召开白家堡子惨案公祭大会等多项大型活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新华社网络电视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和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台、通化日报等10余家省市级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各类媒体报道总数超过2000篇,被人民日报誉为东北抗联——“红地盘”、被新华网誉为“抗联的家、抗联的魂”。项目开发以来,兴林镇多次承接省、市开展的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仅2015年接待游客就达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纯收益50余万元,带动当地劳动力转移50多人。
        深度开发是这个阵地不断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抗联历史名扬中华,抗联故事感人肺腑,抗联精神昭示后人。白家堡子纪念馆项目已列入通化县重点推进项目,现已向省发改委申请立项,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2016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核心景区计划征地300亩,新建8000平方米广场(含停车场);新建白家堡子惨案老百姓英勇就义时的艺术群雕,打造白家堡子惨案地标性建筑;新建一座1500平方米的纪念馆舍。按照历史脉络合理分出篇章布局,馆内专设档案馆、白家堡子群众遇难场景复原、死难者悼念墙、冥思厅和友谊厅(金日成内容)等。“十三五”期间,兴林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打造中国抗联根据地品牌,着手抗联遗址的复原整修工作,努力复原整修惠家沟抗联遗址,创建杨靖宇干部培训学院,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将军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全力将兴林镇打造成反映抗联史实的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联斗争体验基地、红色影视基地和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