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阁,字阿亭,男,汉族,1895年生于通化县城,出身于教师家庭,幼读私塾,1916年入通化县立中学读书。1923年投身东北军,任步兵十二军十一师第五十八团上尉副官,后因不满军阁混战辞职回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创建抗日武装,他奔走募捐,变卖家产,秘密组织农民、伐木工人起义,首揭抗日救国自卫军大旗。1932年5月8日,王凤阁率队攻破柳河县城,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接着,率部乘胜向伪东边道保安司令部驻地山城镇进军,在下水道子大败伪军。攻占柳河、金川、辉南县城,围困海龙县城50余天。8月,辽宁民众自卫军各路司令于通化集会,整编抗日武装,划分战斗区域和战斗任务。自卫军编成七个方面军,王凤阁为第三方面军中将总指挥兼十九路军司令。9月,日本侵略者调集4万余人的日伪军对自卫军进行围剿。辽宁民众自卫军各路部队首领,或战死,或被捕,或被害,或逃亡,部队一时云散。南满北部仅剩王凤阁一支孤军战斗,后转移蒙江。王凤阁不赞同进关求援,主张“人不离乡,手不离枪,打回通化,抗日到底”。
1933年2月,王凤阁由濛江二道花园渡过浑江,转移进红土崖。大罗圈沟一带,与日寇周旋战斗在山高林密的大罗圈沟、挠头沟一带。
1937年2月,2000名日伪军对王凤阁率领的自卫军形成重重包围。王凤阁指挥部队在老秃顶子顽强拒敌3昼夜,弹尽粮绝,部队被迫突围。转移至南岔王凤阁沟,又与日军堵截部队开展恶战,部队突围数次未成。王凤阁左臂受伤骨折,腿部受伤,于2月27日清晨,同其妻子张氏、四岁幼子和8名战士一起被俘。1937年4月15日在玉皇山下柳条沟门从容就义,时年42岁。妻子、幼子(乳名小金子)同时就义。